VW001.017.20250124.001
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像鞍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习近平2025年1月22日至24日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124.002
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5年1月22日至24日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208.001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习近平2025年2月8日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05.001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习近平2025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06.001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06.002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06.003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习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06.004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320.001
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习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1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2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同时,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3
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4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5
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6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5.007
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习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8.001
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最进步的阶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导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习近平2025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9.001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习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9.002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习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29.003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习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430.001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习近平2025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17.20250520.001
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习近平2025年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17.20250520.002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习近平2025年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
(本文转载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