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之第十四讲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9-12-09 11:02:13  点击量: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世界大势,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一、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2018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经过 4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大,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并在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上作出巨大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上升,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调整期,面临新的挑战。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改革创新潮流奔腾向前,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同时要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更加明显。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构筑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今后定规矩、树标杆,抢占竞争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潮,深入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动力可能有所转换、规则可能有所改变。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国内看,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 8000 美元,这是个发展关口。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更加紧迫。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对外开放工作必须把握的主攻方向。

从我国同世界关系上看,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国际社会的联动互动空前紧密。我国是世界开放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世界开放发展的贡献者。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希望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承担更多责任。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系列多边峰会时,多次发出反对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强音,起到了稳定人心、增强信心的重要作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

三、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开放发展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态势,要主动处理好对外开放同维护经济安全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风险防控和评估,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有效途径。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吸引高素质人才。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提升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对外投资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投资强国,以及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追求全面开放是提高开放水平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全面对外开放,推进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全面开放体现在开放空间上,就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改变我国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体现在开放举措上,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体现在开放内容上,就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全面开放,还要求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公平开放要求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公正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保护好知识产权。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要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共赢开放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开放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促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新格局。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在 21 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我们的开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排他的,而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世界各国的合唱。我们的开放,主张要维护世界贸易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近年来,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始终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着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模仿跟随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改革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主动扩大进口,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打开自己的市场、分享发展机遇。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加强利用外资法治建设,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与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条款要限期废止或修订。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不以强制转让技术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在西部地区形成若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在更高层面上、更广空间内参与国际合作,培育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引导,重在扩大市场渠道、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遏制恶性竞争,努力实现共同、可持续的发展。健全服务保障,加强和改善信息、法律、领事保护等服务,保障海外人员安全,维护海外利益。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落实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等谈判。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达成,推进亚太自贸区和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贸易安排,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既管控好分歧,又维护好利益。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4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面向未来,我们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317-307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