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学生粮食安全意识,营造“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世界粮食安全”主题班会。主讲人围绕粮食政策法规、安全储粮、节粮爱粮、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粮食安全、节粮爱粮的重要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来说,14亿人口要吃饭是最大的国情,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事实证明,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不仅如此,当布基纳法索、南苏丹和也门约有13.3万人面临最严重的灾难级别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时,中国是第一个与粮农组织开展密切合作的国家,并持续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确保我国端牢自己手中饭碗的不仅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还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袁老一生都在追求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培养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氛围,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决杜绝餐饮浪费,并以此来缅怀袁隆平院士:虽然我们追的星陨落了,但太阳落山后,会有更多的星亮起,“禾下乘凉梦”,我们接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