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认识挫折、应对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一班、二班于5月25日分别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主讲人从心理健康定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讲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即认知结构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意为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大学生要不断提升心理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同时,要善于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释放不良情绪。随后,同学们围绕着自己近期的压力和烦恼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育人先育心,将心理育人渗透到各个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身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我们应懂得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他人,爱社会。